央行降息緩解地方償債壓力 財政穩增長空間打開 近期,發改委連續批復瞭多個政府投資項目,欲通過基建來穩增長的意圖明顯。隨著地方政府的投資加速,融資需求也在剛性擴大。 在此背景安全下,央行宣佈降息可以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同時也為財政穩增長進一步打開空間。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降息除瞭減輕地方政府還本付息的壓力外,更重要的是對地方安全政府的投資有激勵作用。 地方債成本降低 今年以來,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今年8月份全國人大通過新預算法修改,正式給予地方政府發債權限;10月,國務院又發佈《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43號文”),明確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並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 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為10.88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食品66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4萬億元。隨著今食品明年償債高峰的到來,地方政府需要支付的利息數額驚人。 安全在預算法框架和“43號文”新規指下,地方債將通過“修明渠、堵暗道”的方式發行地方債,地方衛生政府過去隱性負債的方式或將改觀。 隨著新一輪基建投資穩增長政策的出臺,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會進一步提高,但是地方政府的存量債務滾動壓力依然大。國信證券此前發佈報告稱,地方政府可用於基建投資的資金非常有限,財政端可用於穩增長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而以定向支持為主的貨幣端穩增長將承擔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