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以來,頻發的“房叔”“房嬸”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統成為一些官員的夢魘。近段時間,一些地方加緊出臺瞭房屋信息查詢規范,這些規范對輸入人名查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專門約束,這在此前已出臺的規范中並不多見。 漳州、鹽城嚴禁“以人查房” 2月16日,福建漳州市發佈消息稱,為“進一步處理好物權公示和隱私保護的衛生關系”,漳州近日出臺瞭《房屋權安全屬登記信息查詢暫行辦法》。據此辦法,除申請查詢本人房屋信息和國傢公檢法等機關的協助查詢外,嚴禁以姓名(名稱)為條件進行查詢,隻能以明確的房屋座落或房屋所有權證編號進行查詢,查詢工作人員對房屋權屬食品信息的內容保密。漳州市並將強化落實相關問責機制。 江蘇鹽城市日前亦出臺《鹽城市房屋登記信息查詢管理辦法(試行)》,對房屋信息實行有條件查詢和限制查詢。除本人、公檢法、住房保障部門、律師等通過一定程序,其他情形“一律嚴禁‘以人查房’”。辦法稱,部分地區個人住房信息的不正常流出,“引發瞭部分市民對個人住房信息安全的擔憂,社會各界也頗為關註”。 據記者瞭解,“房叔”“房嬸”事件後,北京市建委也在內部明確瞭紀律,個人一律不準進行類似查詢。在2012年底的廣州“房嬸”事件中,後經廣州市紀委調查,信息即是番禺區交易登記中心的一名編外人員受人所托,沒有經過任何審批違規查詢。調查還顯示,68歲的“房嬸”李蕓卿名下購房資金都來自父輩遺留房產的食品拆遷補償款等合法收入,並無違法違紀現象。 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