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規定新建小區須配800平米養老用房 今後北京新建的社區,必須配建不少於800平米的社區養老服務用房,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中心必須設置不少於10張日間照料床位。今日,市規劃委就《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設計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社區養老設施標準需提高 據民政部門預測,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將達到350萬到400萬,約占總人口的20%;20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650萬,超過總人口的30%。北京市傢庭空巢化、高齡化的現象並行,失能失智老人將增多。 對此,北京提出瞭“9064”養老服務新模式,即到202衛生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傢庭照顧養老,6安全%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衛生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絕大多數的養老都離不開傢庭和社區歐美做真愛免費。”市規劃委標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標準、適老性設計標準化程度等方面還需提高,為此,市規劃委今年啟動瞭《標準》的編制。 街區養老院服務半徑1公裡 這位負責人介紹,《標準》最大的特點是對居住養老服務設施進行分級佈置,共分為三級,即街區級、社區級和建設項目級。其中,街區級的居住人口規劃規模一般為5萬人以下,社區級的為1000至3000戶,建設項目級為1000戶以下。 《標準》明確,街區養老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宜為1000米,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宜為500米,並避免跨越城市主幹路和快速路。1000米也意味著老人步行15分鐘可以到達的距離。 社區養老院須在醫院服務半徑內 “我們調研改造養老設施的老舊小區時發現一個問題,開發商雖然保證瞭養老服務用房整體面積,但是分散零散,東一個西一個,一些在犄角旮旯,很難找。”相關負責人說,另外一衛生食品些用房直接由底商改造而成,格局上不適合,使用不便。 為此,《標準》規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中必須設置不少於10張日間照料床位。考慮到老人就醫需求,標準要求養老服務設施應設置在一級及以上綜合醫療機構的服務半徑食品內。如不在服務半徑內,應內設醫療保健用房或單獨設置醫療衛生室。 同時,《標準》規定,新建社區級建設項目必須配建不少於800平米的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和不少於150平米的室女娃緊窄稚嫩小說外活動場地。 |